为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促进高校大学生学术活动开展,加强高校间大学生文化交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章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本届大赛主题
本次大赛主题为“顺畅交通”,鼓励各高校组织学生参赛,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交通发展增添光彩,积极地展示学生对于中国现代交通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二、组织机构
支 持 单 位 :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
主 办 单 位 : 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组 织 单 位 : 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承 办 单 位 : 北京工业大学
三、参赛单位:
本届大赛邀请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办有交通运输工程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的高校参加。其专业包括有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与桥梁)、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交通运输相关)等。
四、举办时间
本届大赛2012年10月初开始,2013年5月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决赛答辩和颁奖典礼以及参赛高校交流活动。
五、费用说明
本届大赛决赛阶段的活动经费(包括场地费、会务费、评审费和奖状奖杯制作费等)由承办高校负责提供。参加决赛的学生和带队教师的交通及住宿费自理,承办单位提供大会工作餐。大赛只设奖项,不设奖金。
六、参赛说明
1、参赛对象:
参加本届大赛的对象为参赛高校交通运输工程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学生(在读本科生组成)。
2、作品范围:
参赛作品必须是2012第七届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之后立项,2013年5月之前完成的成果。参赛作品形式包括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设计图纸、研究报告等,所有作品应为原创,填写申报书并且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供赛后出版论文集使用。专业范围包括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与桥梁)、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交通运输相关)等。
3、参赛方式:
(1)学生以课题小组形式向所在学校报名参赛,每小组成员限定2-5人,为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大赛不接受个人报名。
(2)各参赛高校自行组织本校竞赛,组织专家对本校学生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和排序,于规定时间内推荐本校最多3件作品给承办学校,承办学校名额可适当放宽。
(3)承办学校对提交作品组织初赛和决赛。初赛选出一定数量(根据各高校提交作品情况确定)获奖作品,其中不超过80件获奖作品进入决赛,其它获奖作品为大赛优秀作品。进入决赛的参赛小组需要向大赛秘书处提交作品论文,以便赛后制作论文集。
4、大赛时间安排
序号 | 时间 | 事项 | 负责单位 | 备注 |
1 | 2012年10月上旬 | 发送大赛邀请函 | 承办学校 | |
2 | 2012年12月上旬 | 分阶段发布参赛学校信息 | 承办学校 | |
3 | 2012年12月底前 | 大赛邀请函回执 | 参赛学校 | |
4 | 2013年3月上旬 | 报送参赛作品进展资料 | 参赛学校 | |
5 | 2013年3月中旬 | 分阶段发布参赛学校参赛 作品进展情况 | 承办学校 | |
6 | 2013年4月上旬 | 报送参赛作品电子说明文档 | 参赛学校 | |
7 | 2013年4月底 | 开始对参赛作品进行初审 | 承办学校 | |
8 | 2013年5月上旬 | 公布入选决赛作品名单 | 承办学校 | |
9 | 2013年5月中上旬 | 收集作品论文,制作论文集 | 承办学校 | |
10 | 2013年5月25日~26日 | 决赛答辩、颁奖、闭幕式 | 承办学校 | |
5、大赛各阶段评审办法
(1)预赛阶段由各学校自行组织,同一高校推荐最多3件优秀作品报送承办学校,其中在同一研究领域的推荐作品不得超过2件;
(2)大赛初赛阶段由承办学校组织专家,综合考虑作品对大会主题的响应程度和作品自身质量,对报送的参赛作品按照研究领域的分类进行远程评审,选出一定数量(根据各高校提交作品情况确定)获奖作品,其中原则上不超过80件的获奖作品进入决赛,其它获奖作品为大赛优秀作品。
(3)大赛决赛阶段采用答辩形式,拟按研究领域进行分组答辩。答辩评委会由大赛组委会成员或由他们推荐的专家为主组成,同时聘请部分承办高校专家担任评委,成员不少于15人。
(4)决赛阶段的答辩形式:
各参赛小组事先制作好幻灯片并准备好参赛作品参加答辩,答辩要求如下:
①参赛小组代表向评委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突出作品重点内容和创新之处(10分钟)。
②回答评委对课题的提问(10分钟)。
6、参赛学校向承办学校报送的资料:
序号 | 文件 | 报送时间 | 说明 | 备注 |
1 | 邀请函回执 | 2012年12月31日之前 | | 邮寄、传真或电邮 |
2 | 参赛作品进展情况 | 2013年3月1日—15日 | 作品简报 | 电邮 |
3 | 参赛作品推荐表 | 2013年4月1日—15日 | 需要对作品进行排序 | 邮寄或传真 |
4 | 参赛作品申报书 | 2013年4月1日—15日 | | 邮寄 |
5 | 参赛作品说明文档(包括论文) | 2013年4月1日—15日 | 需要打印版和电子版 | 邮寄和电邮 |
6 | 原创声明书及作品使用授权书 | 2013年4月1日—15日 | | 邮寄 |
7 | 参赛作品论文 | 2013年5月1日—10日 | 电子版,出版论文集 | 邮寄或电邮 |
七、其他说明
大赛组委会单位有权保留参赛作品说明文档及论文,允许被查阅和借阅;大赛组委会单位可以公布参赛作品说明文档及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这些内容。
八、奖项设置
决赛作品为进入远程评审作品的70%选?。ㄗ髌纷苁怀?/span>80件)。
特等奖:1名(可空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按决赛作品的8-10%、30-35%、40-45%设奖,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总数不超过60件,其余进入决赛的作品将获优秀奖。
九、联系方式
大赛公告发布网址:http://natrans.bjut.edu.cn
大赛秘书处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邮 编:100022
联系人:赵刚:010-67391870
刘燕:010-67391870 15210666487
E-mail:nactrans@bjut.edu.cn
传 真:010-67391870
以上未尽事宜,解释权及修改权归大赛组委会。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组委会
北京工业大学
2012年10月